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
深度关注|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
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为什么要发展全科医生?这一项改革措施与你我健康密切相关

发布时间:2018-01-29  来源:央视网  字体大小[ ]

   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项与你我健康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就是这个: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按照意见要求,到2020年,我国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全科医生?又该怎么发展呢?全科医生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焦点访谈》将为您全面梳理。(《焦点访谈》 20180128 全科医生调查(一) 管健康的医生)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项与你我健康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这是十九大后首次中央深改小组会议上审议过的文件。按照意见要求,到2020年,我国每万名城乡居民拥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全科医生?又该怎么发展呢?全科医生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焦点访谈》将通过系列节目为您全面梳理。

  高大妈家住北京月坛附近,常年患病,而且患多种病。虽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她家附近,但她总觉得大医院更靠谱,所以以前无论大病小病,她都往大医院跑。但是有一次痛苦的看病经历让她改变了想法。

  高大妈告诉记者:“排队挂号,(凌晨)五点钟去,下雪了,骑着自行车给滑了,滑得脚底下俩脚都蹬空了。牙啃地,牙全都是折了,你看看把这儿骨头给摔的,整个都摔折了。就为了看这病挂这号,这骨头锯了10公分,这还瘪着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大妈认识了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于爽,她告诉高大妈,大病去大医院看,常见病在社区找全科医生看就很好。高大妈试了试,果然不错,于是她跟于医生签了约,由于医生负责管理自己的健康。

  高大妈以前并不了解全科医生,后来才知道全科医生会给签约居民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健康评估与规划、点对点管理服务、对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全方位服务,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因此全科医生也被称为健康的守门人。

  相对于内外、外科等其他专业的医生,全科医生在我国历史并不太久远。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推进全科医生制度队伍建设。于爽所在的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国较早开展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地方,这里有60多名全科医生。于爽以前不是全科医生,2010年她通过转岗培训取得全科医生资格。这种情况在我国很普遍。

  高大妈在签约以前,得什么病都往大医院跑,很盲目。签约以后,看病就交给于医生来管理。通常于医生治疗常见病,而重病于医生就会帮助转诊到大医院,高大妈再也不会有病乱投医了。

  高大妈说,跟去大医院相比,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很多优势:“第一花钱少了,第二离家近了,第三,医生随和了,跟家人一样了。”

  工作7年,于医生已经和500多位居民签约,成为他们健康的守门人,高大妈只是其中之一。于医生平时的工作十分繁忙,每周一到周五,从早8点到晚5点,她都会在诊室里坐诊,来看病的大多是街坊四邻。

  除了坐诊、巡诊以外,全科医生还要把不能处理的病患转诊到大医院。在复兴医院,我们见到了刚从社区转诊过来的曹大妈。

  在复兴医院,身患多种疾病的曹大妈并没有直接进某个专科病房,而是先进了全科病房,在这里统筹安排。

  “对她来说,上了岁数的老人,可能会颠簸到好几个科室,再一个就是病人本身可能还会加重她的经济负担,我们会给她一个全方位的处理。”复兴医院全科病房全科医生王佩佩告诉记者。

  按照流程,曹大妈接受完治疗病情缓解后,根据需要还会再回到社区,由原来的签约医生继续为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这样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到二级三级综合性大医院,从全科到专科,一层层构建起守护居民健康的金字塔。这也正是我国要建立的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这么做不仅方便患者,更能合理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在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普遍。

  除了基本医疗服务以外,全科医生还要承担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比如一年至少四次进社区给大家普及健康常识。

  全科医生也是专科医生的一种,与内科、外科等其他专科医生只是分工不同。专科医生专注于某一领域,主要处理重复杂疑难疾病,而全科医生,主要在基层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求知识面更宽,主要处理常见病,要求知识面更宽,他的使命就是以“多面手”的专长维护大多数人的健康。从专科转到全科,于爽的认识也更深了。

  “专科医生更多是在治疗疾病,而全科医生不仅治病,而且是在照顾人。”于爽说:“我记得有一个特别有名的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上有一句话叫做: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所以医生能做的,能把这个疾病治好,只是占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是进行一种人文关怀,更多的是从心灵上的安慰,各方面的帮助,所以全科医生更好体现这方面的。”

  在于爽的诊室里,种着花,养着鱼,放着音乐,感觉完全不像在医院,而像是在家里。于爽说,这样患者来了能放松心情,很多身上的不痛快,心里的不舒服都能得到缓解,也有助于治疗。

  作为医改重要内容之一,全科医生制度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缓解医患矛盾等问题显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正因为如此,我国正大力推进全科医生培养。目前,“5+3”是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的一种重要主要模式,也就是5年本科,加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杨玲是于爽的同事,也是一名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她告诉记者:“我觉得职业还是挺有前景的。我服务的人群不是那么单一的,可能是从老人到小孩,从他生命的全周期我都管。我的病人,我如果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待着,我可能从他40岁,我一直服务到他80岁,只要我在的话,都可以。我可能不光光只看心脏,可能比如说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都看,这些我都要了解,都要告知我的患者。这对我的职业的知识内容,各方面都是一个挑战。”

  虽然挑战大,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准备加入到全科医生队伍中来。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遇到一批从宁夏赶来进修的医护人员。

  宁夏进修人员告诉记者:“我觉得眼界打开了,我整个思维模式打开了,可能我回去更多像全科,不只是关注病人疾病本身,更会跟他成朋友成亲人这样,了解他的疾病背后一些家庭因素,或者他自身的心理因素,然后更好达到诊疗疾病的目的。”

  虽然全科医生十分重要,但是我国全科医生数量还远远不够。截至目前,我国每万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数量只有1.5人。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会长杜雪平认为:“高精尖的技术应该是在尖上,底下应该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恰恰是大病小病在金字塔的尖,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的费用增加,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这个资源不仅是医保费用的浪费,更多是人才的浪费。我们很多大医院的很好的医生,成天在看常见病。其实这些常见病,下沉起来没有问题。你要是倒着,尖是这样的,那是摇摇欲坠的,所以我觉得中国应该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

  按照国际上按照每万名居民配置5到6名全科医生来计算,中国至少需70万名全科医生。而目前全国注册全科医生仅为20.9万人,缺口仍然非常大,但也意味着发展空间巨大。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咱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分级诊疗和家庭签约服务,但是要推进这两项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把全科医生的队伍给建设好。没有这样一个足够数量的、足够质量的全科医生队伍,分级诊疗也好,家庭签约也好,推行起来都会困难重重,所以必须要把这个基础工程给打好了,才能让老百姓感觉到我们的家门口确实有信得过的健康‘守门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科医生在其中起到的就是健康大厦基石的作用。而要把这个基础打牢,一要有数量,二要有质量。但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缺口还很大,整体医疗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在以后的节目中会和您一起探讨。 

中国医药新闻网摘编荃鹏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